引言
1950年12月,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结束后,总指挥彭德怀分别给东线长津湖战役作战的第9兵团,以及西线清川江战役作战的第38军发了一封电报。
在给东线的电报中,彭德怀对他们在艰难环境下取得了胜利给予了肯定,在给西线的电报中,末尾加上了两个带“万岁”的句子。
有的人对这两封电报进行解读后,推断出彭德怀认为西线的清川江战役打得更好。
这样的推断,究竟是主观臆测还是真实写照,也许,通过对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全面了解,大家就能够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了。
(彭德怀给第38军的电报原稿)
一、第9兵团紧急入朝
在长津湖战役的战后总结中,提到了四个方面的不足,侦察情报出现了不准确、推迟了两天才发动攻击、第26军的追击没有跟上和伤亡过大。
需要说明的是,这是宋时轮的总结,不是彭德怀感到不满的四个问题。
我军的战斗总结一直都是给自己揭短,不喜欢夸耀战绩,宋时轮这样的总结符合我军的一贯作风。
1950年开始,第9兵团开始进行渡海登陆作战,为解放台湾做准备,因此,兵团的将士基本上来自南方。
(朝鲜战场上的彭德怀)
10月23日,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得到军委的通知,训练内容改为北方山地作战,而且要开始开展进入朝鲜作战的动员工作,并做好先派遣一个军到东北的准备。
收到通知的宋时轮内心十分不安,此时的北方已经是冰天雪地,而集团军的将士们大多数人连雪花都没有看见过,宋时轮十分担忧将士们能否适应如此严寒的天气。
10月23日,宋时轮再次接到朱德总司令的通知,让他准备带领军队到北方适应环境,宋时轮刚刚把动员工作做好,11月3日就接到命令,让第20军、第26军前往去辽阳和沈阳。
当宋时轮带领部队刚刚踏上山海关的土地时,情况突然发生变化。
(朱德和宋时轮)
11月6日,军委急电第9兵团,直接开赴丹东入朝,宋时轮拿到电报就傻眼了,兵站都还没有建立一个,他们这是没有任何补给入朝。
时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,在车站看到第9兵团的将士们,更是目瞪口呆。
原来这些南方的将士根本没有冬天这个概念,只见他们脚穿翻毛皮鞋,身着三件套,内衣、毛衣和单军装外套,头上戴的是大盖帽。
贺晋年大呼:“这怎么行!这怎么行!你们这样子到朝鲜,别说打仗,呆在屋子里也会冻死!”
(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)
他紧急向军委申请停车两个小时,然后火速向东北民众征集了一部分棉装,动员自己部队的战士从身上脱下了一部分,加上库房内的单薄棉装一共5万套调拨给了第9兵团。
第9兵团有第20军、第26军和第27军三个军,一共15万多人,宋时轮只好把棉衣和棉裤分开发放。
有棉衣的没有棉裤,有棉裤的没有棉衣,即便如此,仍然还有5万多将士没有棉衣也没有棉裤。
电影里车站工作人员给7连官兵扔衣服这个场景,就是取材于这次贺晋年给第9兵团紧急筹备棉衣棉裤。
(电影里车站工作人员给7连官兵扔衣服)
为了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,宋时轮率领部队秘密进入朝鲜,十分不凑巧的是,第二天美军就在朝鲜战场上开始狂轰滥炸,美军希望半个月后能够回家过圣诞节。
第9兵团运输重型武器的运输车几乎被全部炸毁,宋时轮只好命令抛弃重武器,只携带轻型武器赶往制定地点。
作为主攻的第27军本来在11月4日已经从安东进入朝鲜,但是第一次战役已经结束,又回到安东从临江入朝参加东线战斗。
与第27军同日在辑安进入朝鲜的第20军,抵达位置后,在11月13日同第42军进行了阵地交接。
(北朝鲜游击队战士)
作为预备役部队的第26军,直到11月13日才奉命从临江进入朝鲜,当时属于该军的第76师没有师长,第77师的师长也刚刚走马上任,第88师新加入该军不久
也就是说,完全能够适应的,只有第78师,正是因为这些情况,才导致了后来战场上的各种失误。
宋时轮在后来的作战总结中说,当时侦察情报不准确,因此错误地把整个第26军全部安排成了后备部队。
事实上,第26军彼时的情况,根本就不能拉上战场,后来战斗中宋时轮气得一巴掌把桌子拍烂,足以见得第26军彼时有多混乱。
(长津湖战役交战兵力部署情况)
二、东线惨烈的战斗
按照按照彭德怀的安排,11月25日应该发起对美军陆战1师的进攻,然而,该师26号才被诱骗到长津湖一带。
25日这天深夜,考虑到第26军太弱了,宋时轮不惜犯兵家大忌,临阵让80师师长张铚秀前往第26军担任副军长。
27日黄昏,气温突然下降到零下30多度,第26军还在长津湖东南一带,但是美军陆战1师和第7师,已经孤军深入到我志愿军第20军和第27军的伏击圈。
宋时轮抓住战机,下令立即围歼美军陆战1师和第7师,但是,由于我军因为冻死冻伤了两万多人,虽然是突然袭击,打了一夜也没有歼灭陆战1师。
28日晚,第27军再次向美军发动攻击,也只给美军造成1000多人的伤亡,并没有伤筋动骨。
(杨根思)
29日,被包围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疯狂反扑,我第172团第3连驻守的高地遭到8次进攻后,只剩下了连长杨根思和另一名战士,而且两个人都受了重伤。
在万般无奈之下,杨根思抱起炸药包,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敌军阵地,随后,敌军被歼灭了1000多人,杨根思成为了我国第一位特级英雄。
30号晚上,第27军转而对美军第7师猛攻,到12月1日,全歼了敌军两个营。
同时,为阻止美军第1师逃窜,我第20军第58师第一次炸毁了水门桥,宋时轮命令第26军两天后攻打下碣隅里。
第二天,第26军还在下碣隅里外130多里的地方,张铚秀不得不急电宋时轮,把进攻时间改在12月4号晚上,而美军趁机修复了水门桥。
(美军陆战第1师)
为了配合第26军4号晚上的进攻,第20军在4号白天第二次炸毁了水门桥,然而,第26军的一个人影都没有出现在下碣隅里,宋时轮气得一拳砸烂了面前的桌子。
而第26军的现状却是,张铚秀想砸人,当他准备通知各师准备战斗时,才发现对上的通讯只有电台到了,对下的通讯只有译电员到了。
张铚秀只好派通讯员抄近道去传达作战命令,通讯员回来汇报的情况令张铚秀天旋地转。
没看见第77师的人影,第88师也只看见了师部指挥人员,好在第76师全部到位了,不然的话,张铚秀可能想死的心都有了。
张铚秀电告把进攻时间推迟到5号晚上,到了5号白天,美军第二次修复了水门桥,如果当晚第26军发起进攻,美军陆战1师也会被全歼。
(水门桥)
退一万步说,当晚第26军没有发起进攻,宋时轮也做了巧妙安排,还是有可能全歼美军陆战1师。
5号晚上,第26军不出所料地没有发起进攻,因为当晚的情况与4号晚上相差无几。
张铚秀第3次电告,把进攻时间推迟到6号晚上7点,6号白天,第20军用两个连组成敢死队第三次炸毁了水门桥,他们是多么希望当晚第26军能够发动进攻啊。
美军看到水门桥第三次被炸后,当晚就从日本买来了钢木标准桥梁,空投到了水门桥位置,大概早上4点左右,美军第三次把水门桥修复,却迟迟没有看到第26军进攻。
半个小时后,美军陆战1师开始从水门桥的钢木标准桥梁上逃跑,按照宋时轮的安排,此时埋伏在水门桥前方死鹰岭的我军战士应该给美军最后致命一击。
然而,蹊跷的事情发生了,当美军从水门桥疯狂逃窜时,宋时轮安排的伏击部队却没有放一枪一炮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(电影《长津湖》)
负责在死鹰岭打伏击的是第27军的一个连和第20军的两个连,第20军第59师师长戴克林气得大吼:“把第177团的团长给我拉出去枪毙了!”
第177团的团长马上顶了回去:“你去现场看看再枪毙我!”
第177团团长带着戴克林来到死鹰岭,扑通一声就跪下去放声大哭。
在死鹰岭上,除了第177团的第6连,还有第60师第180团的第2连,以及第60师第180团的第2连,这三个负责在这里阻击美军的连队,所有战士都冻成了冰雕牺牲了。
战士们后来在转运他们的尸体时,一碰到手手就掉了下来,一碰到腿腿就掉了下来,战士们后来发现了两位幸存者,经过抢救后也失去了四肢。
(被冻成冰雕的我志愿军战士)
战士们只能够看着美军陆战第1师在美军空军的掩护下,从水门桥逃跑而无能为力,直到6号傍晚7点,第26军才带领区区5个团感到下碣隅里一带。
对于这样的结果,几乎无法把责任归咎于第26军,在这个军内部还没有调整好的情况下就贸然派上战场,很难具备战斗力。
在第26军赶往下碣隅里的5天时间里,他们只有两天的干粮,连雪花都没有见过的将士们,在零下二三十度,饿着肚子行军,能够最终到达目的地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了。
但是,宋时轮在总结的时候,仍然认为是第9兵团自身的问题,延误了三天的战机。
即使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,第9兵团还是全歼了美国王牌中的王牌北极熊团,这是我军在抗美援朝中歼灭的唯一团建制敌军。
正是因为美军在东线遭受重创,麦克阿瑟才不得不下令东线美军全部撤退,那么,西线的战况又如何呢?
(“北极熊团”团旗)
三、清川江战役是一场有准备的大战
与东线长津湖战斗第9兵团仓促上阵完全不同的是,清川江战役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充分。
跨过鸭绿江就是新义州,新义州前方就是清川江战场,在这个区域内,中朝两国建立了两条补给线,补给能力能够保障30万大军,而在清川江战役中,我军只有23万人马。
而且西线的第13兵团是第一批进入朝鲜的部队,生活物资和战略物资都得到了保障,另一方面,他们还参加了第一次战役,思想上有准备,身体上已经适应环境。
(志愿军)
第一次战役结束后,第13兵团进行了短暂的休整,在这期间,指挥所进行了战役的总体布局。
主攻部队第38军和第39军在孟山和德川一带集结设伏,德川位于东线和西线之间联军的薄弱地段,地势十分有利于打伏击战。
第40军和第42军配合第38军和第39军作战,是清川江战役中的辅助进攻部队。
(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作战经过要图)
第50军的任务打援,集结在新义州一带阻止联军的增援部队,必要的时候,可以辅助第38军和第39军进攻。
第66军为清川江战役的总预备部队,指挥部布置各军的作战任务相当详细,连各军前期的侦察任务也进行了这样的具体落实。
第38军负责安州到德川一带的侦察,第39军负责从海岸到安州一带的侦察,第40军负责从安州到军隅里一带的侦察,第42军负责从洪原到长津湖南面一带的侦察。
龙岩浦到宜川一带是第50军的侦察片区,博川到定州一带是第66军的侦察片区,这样的侦察安排几乎对联军进行了无死角覆盖。
在战斗即将打响之前,第42军充分发挥我军善于打游击战的优势,派出了两个营同北朝鲜人民军一起组建了游击队,深入到美军第8集团军后方。
(我志愿军进攻态势图)
四、迂回穿插,第38军一战成名
11月27号晚上,第38军迂回穿插到美第8集团军的后部三所里一带,第42军紧随其后,迂回穿插到顺川一带,其余四个军从正面展开进攻。
第38军第113师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,在14个小时小时后兵临三所里、龙源里一带。
随后,第42军挺近到肃川和顺川一带,在第113师后面进行加固,美第8集团军的南向退路被彻底切断。
28日,第38军的主力部队挺近到价川,第39军宁边,第40军到球场,第42军到北仓里,第50军到大成洞,第66军到凤舞洞,我志愿军6个军展开了合围美第8集团军的队形。
战斗进行到29日,美第8集团军还有安州到肃川这个唯一的逃窜通道,第13兵团决定把美军这个通道进行全歼,在正面发动了更猛烈的进攻。
这样一来,第113师就腹背受敌,情况十分危急。
(我志愿军包围德川)
在这紧急关头,第13兵团趁联军撤退混乱之际,组织部队包围德川给第113师解围,在第113师后面的第42军对北上的援军进行狠狠打击。
30号一大早,联军已经撤退到了龙源里一带,第38军再次迂回穿插到龙源里,在这里把联军分成那边两截,其余部队展开了对南北残军的各个击破。
下午三点左右,第40军已经挺近到了军隅里,第39军抢渡清川江,赶到军隅里增援第40军。
战斗进行到12月1日,联军已经已经伤亡了一大半,其余残部眼看无法从顺川逃跑,就转向安州方向。
第40军乘胜追击,在当晚拿下了安州,至此,西线清川江战役基本上就结束了。
(第二次战役第13兵团各军进攻要图)
客观地说,西线能够取得如此重大战绩,战前的充分准备是关键的一环,第38军的灵活迂回穿插功不可没,他们也一战成名,从此也被称为了万岁军。
虽然第9兵团取得的战果少,伤亡人数大,但是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的时间,在没有后勤保障、将士们首次进入雪山作战的情况下,能够取得长津湖战斗的胜利已经十分不易。
因此,虽然从战果来说,东线没有西线打得好,但东线的战士遇到的困难更大,能在极端环境下重创美军,已经属于奇迹了。
(冻僵的战士们)
彭总给九兵团发的电报,虽然没有像38军那样激动表达。但是彭总也了解第九兵团的伤亡情况,即使我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,但这种牺牲代价太大了,战斗过程太艰辛了,他心中应该充满了心疼,而不是胜利的激动兴奋。
所以,不能说长津湖东西两线谁打得好?只能说所有志愿军们都是好样的,无论无准备的极端环境下,还是准备充足的情况下,都能重创美军!中国人民志愿军,万岁!